资讯首页 >> 产业分析 >> 详细内容

引爆互联汽车浪潮的五大突破性技术

(2014-1-22 13:57:33)  1203人次浏览
 
     车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汽车大佬和互联网巨头互相厮杀的新战场,撇开竞争的双方,我们来看看互联汽车市场本身。有分析师预测100%的新型汽车将在2025年之前实现不同形式的互联,汽车制造商也纷纷寻求最新的科技为大众消费者提供他们所期待先进功能。
  那么,这些最新的科技包括哪些呢?该如何才能实现呢?以下就是五大可能会引爆互联汽车的革命性关键技术:

  1、通过Wi-Fi实现与移动设备的无缝连接
  大家在应用一些小配件或便携设备的时候,逐渐对于这些设备都要依靠Wi-Fi技术连接至其他设备或互联网的这件事情习以为常。在汽车内部,Wi-Fi能够引发变革,分析师预计在2019年之前基于Wi-Fi的应用将增长八倍。车内软件升级和新功能直接推送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实现。驾驶员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远程检查汽车的位置、油位和里程数,并且可以接收有关汽车性能和诊断的警报。Wi-Fi技术还可以支持将移动设备中的内容无缝传输到汽车资讯娱乐系统以及后座显示屏上。
  通过最近推出的基于802.11ac最新标准的5G WiFi,驾驶员和乘客可以轻松地进行内容同步,从移动设备向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和后座显示屏传输内容。5G WiFi还能够实现车辆以外的高速连接,通过LTE车载信息服务或者直接通过热点连接来提供互联网和云内容。

  2、通过Bluetooth Smart连接至可穿戴设备
  多年以来,蓝牙已经成为免提移动电话的代名词。Bluetooth Smart的革命性意义在于消耗极少的电量实现智能移动设备与无线硬件的连接。开发者已经开始利用这一低功耗/低成本的连接法宝,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预见智能产品将呈现爆发式增长,从而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Bluetooth Smart Ready技术可以实现产品以增量方式吸取电力,它将在实现汽车与可穿戴设备之间连接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可穿戴设备能够监测驾驶疲劳度、体内酒精含量和血糖含量等生物特征。日产公司近期推出了一款名为Nismo的智能手表,可准确监测车速、耗油量和驾驶员的生物特征。Nismo内置心率监视器,可以记录佩戴者的脉搏,并将其与当前车速进行比较,这种技术可以媲美专业赛车手才会使用的生物识别技术。

  3、近场通讯(NFC)轻松实现设备配对和汽车租赁
  NFC技术不仅可以应用在移动支付或非接触交易相关领域,在汽车行业也具有着广阔的前景。NFC最直接的应用之一是实现汽车和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轻松配对。移动设备仅需轻触汽车内部的集成式传感器,即可实现设备与汽车的同步。
  此外,NFC将对于实现数位密钥将发挥重要作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国大陆集团正在一个电动汽车租赁车队中测试该技术。将NFC读卡器集成到挡风玻璃即允许NFC智能手机交换身份验证、用户配置文件和汽车/诊断信息等数据。当读卡器验证授权信息后,将自动启动发动机。移动应用程序允许用户选择和预订租赁汽车,在汽车充电站预订位置,以及定位汽车。

  4、通过集成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实时更新交通情况和追踪汽车
  多年以来,驾驶员一直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驾驶辅助功能,但是他们更熟悉以前的术语--GPS。随着支持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手机不断普及时,独立的导航系统增加了更多新的功能。
  随着车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逐渐成熟,驾驶员可以使用基于实时交通状况的路线规划、基于语音合成功能的语音驾驶提示、用于兴趣点搜素的互联网连接。一些系统通过平视显示器增强安全性,比如,将移动设备上的信息显示到前挡风玻璃上,从而使驾驶员专注于道路情况。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近期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驾驶员的驾驶压力更小,感觉更安全,对驾驶和路面控制力更强,警惕性更高,并且行驶效率也随之大幅提升。LoJack等高级安全产品正是依靠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帮助警方寻回被盗的车辆。

  5、通过车载以太网实现安全、高性能连接
  以太网满足了廉价、高带宽车载连接的需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以太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部署,保障了全球高性能网络的可靠性。车载以太网为车载应用进行了全面优化,与传统的汽车布线相比,汽车以太网以更低的成本和更轻的布线重量提供高达100 Mbps带宽。
  随着车联网的发展,用户对网络安全性的担忧也与日俱增。通过车载以太网作为车载主干网,设备/消息验证和消息加密等网络安全功能可以保护车载网络,使其有效避免恶意攻击、窃听以及安装未经授权的设备。
  低成本汽车以太网的发展也意味着资讯娱乐系统等高端功能,以及全景泊车、后视摄像头和车道偏离报警等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应用到豪华汽车以外的大部分汽车上。
--------------------------------------------------
  致力于中国功率器件优秀供应商:可控硅、场效应、肖特基 【2014年度主打产品目录选型→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这些中国“芯”力量将改变产业格局 (12-13)
·超级电容行业或将迎来新拐点 (5-2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背后:动力电池谁胜出? (5-24)
·做VR,中国缺什么? (1-26)
·半导体产业有望迅速崛起 (9-30)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芯片产业? (6-5)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Micron-镁光科技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