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产业分析 >> 详细内容

彩电未来发展:芯片和系统的竞赛是关键所在

(2013-3-18 12:52:13)  1354人次浏览
 
     随着智能云电视的兴起,电视机以其大屏大终端的优势,逐渐担纲起家庭娱乐中心的重担。它不仅好看、好玩,而且还好用,正逐渐成为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智能集控中心。2012年,随着康佳、LG、东芝、索尼等中日韩彩电企业纷纷推出一款款超大尺寸4K电视让消费者又一次领略了超高清画质的震撼。
  2013年被广泛视为UD电视元年,彩电消费关注点回归到大屏和清晰度上。而智能云电视的空前活跃,上网冲浪、微博社交、游戏购物、智能互动等智能化功能,正改变着人们对电视的看法,并影响家庭娱乐体验。在日前举行的"UD视界,因核而变"~~康佳2013年新品发布会上康佳多媒体事业本部总经理林洪藩表示,相比互联网企业而言,这将是传统彩电厂商的新机会。他指出,彩电未来发展将继续朝向大屏、超高清、智能交互等方向发展,而芯片和系统的竞赛将是关键所在。

  彩电未来发展:芯片和系统的竞赛是关键所在
  UD电视因其分辨率更高使可视角度更大,带来的视觉冲击更强劲。事实上,康佳早在去年8月就率先发布了全国首款4K2K超高清9600电视,并一口气推出了84寸、65寸和50寸等不同尺寸款型,实现了大尺寸屏幕的系列化和全覆盖。其高品质的画面更能完美呈现,也使得康佳UD电视市场试水效果远超预期。据了解,2012年康佳多媒体全年液晶电视增长110万台、销售额增长超过15个亿。
  林洪藩认为,过去彩电只是一个简单的接收设备,而现在则是一个全智能化的终端。电视、电脑和手机三块屏幕间的竞争开始趋同,即是IT化和网络化的竞争,全力争夺消费者有限的时间和稀缺的注意力。电视产业的IT互联网化呈现两个变局,即产品的IT互联网化,以及营运方式的全方位IT互联网化。这就是说彩电产品开始以IT化的速度来更新换代,产业形成新的生态圈;同时我们的销售方式、营销方式以及企业内部运营等都朝IT互联网化挺进。
  电视的智能IT化,也意味着其需要跟电脑一样,有更强大的内“芯”。此次康佳的新品率先在芯片硬件上升级为六核驱动,高效利用双核CPU运算,让运行速快更快;同时,四核GPU的渲染加速,使得画面更清晰、色彩还原更逼真。
  他表示,在2013年,康佳将致力于内核技术的突破和完善,实现云电视与其他智能终端的全面融合,康佳产品线也将从三核到六核覆盖低中高不同档次,提升产品竞争力,掀起彩电业的“核”竞赛。接下来,康佳还将推出八核智能云电视,继续强化“芯”实力。

  市场供求关系呈结构性变革趋势
  “IT化竞争的不二法则就是,谁拥有新技术、有成本和供应链优势,谁就能占领制高点”。林洪藩认为。
  首先彩电行业总体市场呈现大容量、低增长的趋势。预计未来三年中国彩电市场保持每年4500~5000万台容量(零售额在1500~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5%(额3.1%)左右。在此背景下,彩电品牌集中度逐步提高,日系品牌衰退、韩系品牌走差异化道路、国产品牌稳定增长。随着2013、2014年高世代线面板在国内的逐步投产,整体面板关税提升的可能性增大;2013年上游面板无新增产能,实际切割数量缩减,大板化结构调整成为必然。
  其次是技术升级加速,集成化趋势明显。芯片性能成竞争热点,大尺寸、多应用的智能电视要有良好的体验,均离不开更强大的“核”。面向智能电视APP和操作系统的开发是重点,Android目前逐步成为智能电视主流操作系统,Linux份额不断走低,Windows阵营逐步瓦解。在技术和政策影响下的“中国式智能电视”在本土仍颇具活力,厂商均加大应用功能研发的投入,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圈;软件中间架构层的研发投入也得到加强,以打造基础能力,以快速反应来适应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变。彩电越来越表现为新技术的集大成者,也越来越处于科技的潮头浪尖和智能生活的控制中心。
  第三是渠道变革加速,电商及自营渠道呈快速增长趋势。80后尤其是85后群体成彩电消费主力,消费要求、行为模式发生变化。他们更追求个性化,喜好新鲜事物;他们重视体验,操作简便、界面友好、使用通畅成为提升的关键;他们习惯碎片化时间,热衷网购,发展线上渠道成为重点。另外,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份额萎缩、重心下移,自营渠道份额逐渐提升;4亿农民城镇化和全国人均收入翻番目标的提出,使得三四级市场潜力激增,空间广阔。
  2012年的高度,是2013年的新起点。林洪藩透露,康佳今年大屏电视的销售目标是200万台,到2015年,目标销售收入将提升至200亿元。在电商网购方面,康佳电商的销售收入去年是8亿,今年的目标是20亿,甚至更多,我们要打造彩电电商的第一品牌。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3年03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这些中国“芯”力量将改变产业格局 (12-13)
·超级电容行业或将迎来新拐点 (5-2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背后:动力电池谁胜出? (5-24)
·做VR,中国缺什么? (1-26)
·半导体产业有望迅速崛起 (9-30)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芯片产业? (6-5)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