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产业分析 >> 详细内容

IC设计企业逐鹿互联网终端芯片

(2013-1-21 9:55:04)  1285人次浏览
 
     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逐鹿互联网终端芯片 需求火热
  在近日召开的2012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促进大会暨第七届“中国芯”颁奖典礼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在大会上发布了《2012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报告》。

  智能终端芯片需求持续增长
  报告重点就互联网时代下我国手机、数字电视、白色家电和小家电等应用领域对芯片的需求情况进行了分析。
  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终端发展迅猛。2012年是全球经济低迷的一年,很多产业都停止增长甚至倒退,但智能手机在2012 年出现爆炸式增长。IHS分析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容量预计可达1.81亿部,到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上智能手机将占据85%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智能手机市场是一个空间巨大、有潜力的市场。
  手机市场的另一个消费热点是3G手机。报告对各种制式的中国3G手机芯片市场容量进行了预测。报告分析,TD-SCDMA芯片在2014年将达到1.2亿颗,而WCDMA芯片出货在2014年预计达到近2亿颗,考虑到WCDMA在全球市场的容量巨大及用户的国际漫游需求,同时支持TD-SCDMA和 WCDMA的多模终端芯片市场机会巨大。
  在家电方面,随着白色家电和小家电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以及产品结构的不断升级,国内白色家电和小家电产品对主控制芯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全球水平。调查发现,目前白色家电中应用芯片需求量最大的产品是空调,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主流空调产品会用到8颗芯片,其中2颗MCU作为主控芯片;在白色家电和小家电产品中,全部采用MCU作为主控芯片;白色家电和小家电中全部芯片成本占整机成本的比重都在5%以下。

  消费电子产品成国产芯片主战场
  据报告对抽样的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进行的调查,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产品类型基本覆盖了所有的芯片种类。在被调查企业中,近60%的企业在开发SoC芯片,紧跟其后的是电源IC和MCU。
  报告指出,我国本土企业设计的集成电路产品覆盖移动终端、网络通信、数字电视、计算机及外设、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安防监控、医疗电子、智能识别等众多领域。其中,通信、消费、工业是国产芯片的主要消费市场。尤其是在手机、平板电脑、多媒体播放机、电子书等消费类产品上,国产芯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制造工艺达到40nm甚至28nm,手机So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已经进入三星等国际大厂的供应链。
  另据CSIP调查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企业设计的产品应用最多的两个领域是消费类电子(含手机)和工业类应用,其比例分别达到调查样本总数的34%和 24%,其次是通信、数据处理和军用,其比例依次为20%,15%和7%。针对应用最多的两个领域进行的细分调查数据显示,在消费类应用中,手机、 PMP/PDA、MP3/MP4的移动终端应用占到了调查样本总数的35%,是最大宗应用领域,说明移动类产品仍然是近两年的消费热门。

  紧抓移动互联网机遇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正以超乎人们想像的速度发展,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据来自艾瑞咨询的数据表明,2012年上半年,凡客诚品每天来自手机平台的成交量超过1.5万单;当当网每天来自移动客户端的下单量已经超过7000单;京东商城手机下单日交易额已超过200万。
  报告分析,移动互联网对半导体的影响利好是新的、庞大的市场。全球半导体产业及周边相关产业正在从PC转向移动通信和无线领域。有数据显示,以PC市场为主的半导体产业渐渐失去了以往的主导地位,而以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为主要应用领域的ARM架构处理器正在市场蹿红,全球各大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以抢占日益扩大的移动互联网市场。Gartner预计,2012年全球手机销量将增长7.5%,平板电脑销量则将增长63%。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支撑201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增长。
  移动互联网对半导体企业的另一个利好是产业链相对开放。相对PC时代,WinTel牢固结盟,形成市场独占和利益闭环。目前双A阵营(ARM和Android)主导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则是放开的,这为众多新切入市场的创业型企业降低了门槛,提供了崛起机会。
  报告指出,国内集成电路厂商应紧紧抓住此次产业机遇,更好地与中国本土应用相结合,挖掘中国潜在市场和特色市场,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态势,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为支柱使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快步发展,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来源:中国工业报)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3年01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这些中国“芯”力量将改变产业格局 (12-13)
·超级电容行业或将迎来新拐点 (5-2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背后:动力电池谁胜出? (5-24)
·做VR,中国缺什么? (1-26)
·半导体产业有望迅速崛起 (9-30)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芯片产业? (6-5)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