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产业分析 >> 详细内容

Intel被ARM对手包围 移动市场策略求解

(2012-11-23 8:51:54)  1278人次浏览
 
     英特尔CEO欧德宁未能像他喜爱的传记人物奥古斯都那样,在英特尔完成一个圆满的落幕。
  在一些人看来,未能带领英特尔在移动方向走得更远,成为了这位历任CEO 职务8年之久的老帅在提前退休之后的遗憾。
  在过去的8年,英特尔依然扮演着芯片帝国的角色,高达117亿美元的年净利润,使得英特尔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芯片公司。也是在这8年,英特尔年营收从305亿美元增长至540亿美元,增长77%,成为为数不多的年营收超过500亿美元的IT企业。
  不过,在移动领域的迟缓和摇摆,已使得这个昔日巨头失去锋芒,英特尔就像一头沉闷的大象,被四周ARM架构的对手包围叮蜇。
  今年11月,英特尔的市值已被ARM阵营的高通超越。而如果再不做出有效反应,英特尔将会失去更多。英特尔想清楚了吗?

  陷入移动难题
  或许,对于在移动领域反应迟缓的最合理解释是,英特尔太依赖于PC了,这导致,英特尔并没有看清楚自己真正的对手是谁。
  在PC产业链上,AMD一直扮演着与英特尔缠斗的角色。这使得英特尔并不敢在PC以外的新兴市场投入过多的资源尝试。市场调研机构The Linley Group指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英特尔经常禁止创新业务的小批量产品使用其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而该技术只投入到X86这种英特尔最核心的业务中来。
  但AMD显然已是英特尔的虚假敌人,它至少耗费了英特尔五年的资源投入。一名英特尔离职员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在那时的英特尔看来,保持住在主要的PC战场的稳固优势,就依然有机会在创新市场取得成功。
  一方面,英特尔越来越确信从PC到移动的可移植性。为此,英特尔于2006年,将早在1998年就收购的一家拥有ARM架构授权的处理器厂商,卖给了竞争对手Marvell,并决定将X86架构的凌动处理器作为其替代品。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在PC上的市场优势,英特尔花费了大量财力用于修缮与PC产业链的客户关系。比如,重视与微软Wintel联盟的关系,以及每年花费在Intel Inside上对PC OEM厂商的广告补贴。
  但当移动浪潮爆发时,英特尔在传统PC上的优势和积累,反倒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英特尔的负累,过于成功导致英特尔转身不够快。
  一名高通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在PC端,芯片的核心技术优势表现在对运算的处理速度上,因此摩尔定律是可行的;但在移动端,处理器更多要做的是功能的集成和整合,除计算这一职能外,处理器的功能模块还包括Flash视频播放、蓝牙、无线网络、NFC等,此外,由于电池技术跟不上,功耗是比处理速度更重要的考虑因素。
  还有指责的声音指出,英特尔在PC上,从晶元、芯片到工厂全产业链的模式,是无法带到移动领域来竞争的。历来的游戏规则是开放冲击封闭,却很少有在没有挖掘出新的消费需求前,用封闭去颠覆开放的打法。目前的英特尔所要面对的是,由若干个晶元厂商、芯片厂商、代工厂商所形成的ARM联盟。
  在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面前,摆在英特尔面前的难题实在不少。

  未来解法?
  目前,联发科占据移动芯片的低端市场,高通占据主流市场,而英特尔的客户到底是谁?这成为了英特尔当下最头痛的问题。
  一名英特尔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英特尔中国区总经理杨旭,目前在中国就主要负责英特尔移动芯片的客户合作问题。
  摩托罗拉大中华区总裁孟朴也对记者表示,以前都是客户扎堆求着见杨总(杨旭),现在来找杨总的客户少了。
  21日,英特尔联合摩托罗拉推出了TD版本的智能手机MT788,这是英特尔继与联想合作了K800之后,在中国市场推出的第二款采用英特尔芯片的智能手机。英特尔和摩托罗拉方面的说法是,足以比拼市面上的四核手机产品。
  英特尔的老盟友微软目前推出的Windows智能手机还都只支持ARM架构,这对在PC时代所向披靡的Wintel联盟是个打击。
  不过,Windows 8的推出让英特尔在平板市场重新看到了机会,作为介于PC和智能手机形态中间的产品,Windows 8同时支持X86和ARM两种架构,这让英特尔再次看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在英特尔设计的未来产品规划中,采用了Windows 8的平板可以方便地嫁接键盘,从而成为对传统PC的良好替代,而英特尔创造出的下一代“超极本”也将平板与PC的功能融为一体,这意味着,当平板不再仅仅是娱乐终端,而是办公载体,计算能力对用户变得更加重要,而这正是英特尔的优势。
  但是由于高通等竞争对手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拿下大部分江山,时机对于作为后来者的英特尔来说非常紧迫。有了第一次进军移动芯片市场不利的“教训”之后,这一次,英特尔必须足够谨慎。
  杨旭对记者说,英特尔当下最需要的,就是量。正如同PC时代,英特尔打造的联盟一样,在移动时代,英特尔仍然急需得到合作伙伴的认可。
  此外,英特尔的困惑还包括,技术优势在目前轻应用的移动互联时代无法体现,此外功耗问题也得不到信任。如果英特尔能与重度的应用开发商、电池生产商确立结盟关系,通过重度应用和大容量的续航电池来驱动英特尔的消费购买,未尝不是一种可以尝试的策略。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2年11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这些中国“芯”力量将改变产业格局 (12-13)
·超级电容行业或将迎来新拐点 (5-2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背后:动力电池谁胜出? (5-24)
·做VR,中国缺什么? (1-26)
·半导体产业有望迅速崛起 (9-30)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芯片产业? (6-5)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