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产业分析 >> 详细内容

中国半导体照明市场现状和未来战略

(2012-11-6 9:09:38)  1431人次浏览
 
     1962年,Nick Holonyak Jr.——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校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研究出了世界上第一颗红光LED,开启了LED的历史。为庆祝Holonyak 的发明以及其他为推动LED行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电气和计算机工程系于2012年10月24日-25日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举行LED50周年座谈会。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及产业联盟秘书长吴玲受邀参加会议,并在会上作了《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的报告。
  她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半导体照明产业四大科技发展趋势:一、半导体照明产品的光效持续改善,成本不断降低;二、光的形态和灯具不断改革;三、更多领域的创新应用。照明的意义不仅仅是“可见”与“被见”,未来LED将远远超越传统照明,因为可以通过和其它技术的结合开发出新的功能、新的应用和新的市场,不仅从灯具形态中得到解放,而且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健康、医疗、动植物生长等方面都将产生影响;四、应用半导体照明产品需要系统解决方案。与传统的照明业务、制造以及销售不同的是,LED行业领先企业都在努力研发照明系统解决方案,使不同硬件以及软件得以无缝整合,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绿色环保等目标。
  作为人类的第四代光源,LED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与照明领域,无形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一轮照明革命。与此同时,半导体照明作为一个新技术及产业,它不仅涉及基础材料和芯片技术,同时还涉及光学、电学、热学、化学等不同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
  在谈到中国半导体照明市场现状时,吴玲表示,中国“十二五”规划中,预计201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4.5万亿元。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2008年的40%上升至50%,中产阶级家庭达到8000万户,是2005年的三倍;届时230个城市富裕程度堪比2005年的上海。而半导体照明产业对中国发展意义很大:
  1、节能及环境保护。LED灯具具有无汞、无闪烁的特性,到2015年LED功效将达120lm/W,假设有30%的市场渗透率,那么每年可以节省电100千瓦时;
  2、经济可持续增长,相比传统产品LED更加低能耗、长寿命;
  3、能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效应提升传统产业,增加就业机会。
  2011年,中国LED行业的工业产值实现156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约30%;LED外延及芯片产值6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30%;封装产值28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14%;应用领域产值1210亿元人民币,增长率34%。在技术也实现了很大进步。
  2011年硅基GaN芯片效率达100lm/w;白光LED效率达130lm/w;OLED效率高于40lm/w;国产48片MOCVD设备已有雏形。国产芯片进口替代比例逐年上升,2011年达68%。
  同时2009年初,中国科技部推出“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城市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技术集成,来提升半导体功能照明的产品可靠性、质量和技术水平。从目前试点的示范情况看,基本达到了这一目标。
  虽然中国半导体照明发展进步很大,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第一,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不够,研发支持力度不足、力量分散;
  第二,产业资源不集聚,产业格局急需整合。企业规模小而散,集中度不高,产业区域分布呈现分散化趋势,高端产品和领军人才缺乏;
  第三,发展环境亟待优化。政策没有形成合力,标准、检测及认证体系有待完善;第四,商业推广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服务支撑体系尚未建立。
  在谈到中国未来的战略时,吴玲指出,中国将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避免产业链低端出现过热、拓宽应用途径来满足社会更广泛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链的优化;其次,加强服务链的建设,比如建立标准及测试方法、建立领跑者制度并加强市场监管、出台新的政策法规予以强有力的约束,以及提高公众节能意识、增强对半导体照明的了解;第三,加强创新链建设,例如973项目、863项目、国家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等。(电子产品世界)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2年11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这些中国“芯”力量将改变产业格局 (12-13)
·超级电容行业或将迎来新拐点 (5-24)
·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背后:动力电池谁胜出? (5-24)
·做VR,中国缺什么? (1-26)
·半导体产业有望迅速崛起 (9-30)
·中国想要什么样的芯片产业? (6-5)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