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IC(三维芯片)技术正加快发展 |
|
(2012-12-31 10:38:39) 2223人次浏览 |
|
作为新技术,3D IC需要更好、更成熟的设计和测试工具才能被业界广泛接受。在诸多创新中,最吸引眼球的是3D IC技术在同构之外,异构技术也将加快发展。
看大图→浏览下载
“异构3D IC技术可将FPGA与以前外置的芯片集成在同一封装中,不仅可使芯片间的布线距离缩短,而且还可大大增加芯片间的布线根数,大幅提高芯片间的数据传输速度(系统性能),而因为芯片间布线距离缩短及接口布线电容减少等原因,能够降低系统功耗”。Misha Burich指出。
赛灵思的3D IC产品规划已从最初的同构系统发展到异构系统,如在28nm节点,赛灵思率先推出的virtex-7 200T是同构器件,后来推出的Virtex-7 H580T则是异构器件,在28nm工艺的FPGA上封装了45nm工艺的28Gbps收发器,现在赛灵思20nm 3D IC也将提供同构和异构两种配置。
汤立人指出,20nm 3D IC不但有56Gbps收发器,还封装有更大容量的存储器,虽然封装难度加大,但赛灵思已经解决了很多难题,这将是一种全新的3D IC器件。
Altera的异构3D IC技术则通过创新的高速互联接口来集成FPGA和用户可定制HardCopy ASIC,或者集成包括存储器、第三方ASIC、光接口等在内的各种技术。
同时,20nm混合系统架构在功耗管理方面继续创新,包括自适应电压调整、可编程功耗技术以及工艺技术优化等,使得Altera器件功耗比前一代降低了60%。
当然,3D IC技术看上去很美,但真正大规模使用还要解决诸多挑战。
Mentor Graphics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 Wally Rhines曾表示:
2.5D(SiP)技术目前仍然没有发挥到极致,2.5D IC的存在时间将比业界普遍预期的要更长一些。
作为新技术,3D IC需要更好、更成熟的设计和测试工具才能被业界广泛接受。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2年12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最新资讯 |
 |
 |
热门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