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详细内容

华强北中小型元器件分销商的成长之殇

(2014-3-26 17:03:58)  1021人次浏览
 
     站在航都大厦的顶楼,看着不远处华强北鳞次栉比的2-3万分销商集聚地,夕阳散落的光芒,显得那样的踌躇和惆怅。谁也不知道,在岁月的洗礼下,在市场法则的淘汰下,在从业环境越来越恶劣的情况下,这样庞大的蚂蚁雄兵,将面临怎样的抉择?
  回到1986年,马福元所建立的赛格电子,开始点燃了华强北分销行业的第一把火,从电子工业部来到深圳的现深圳市电子商务常务副会长程一木就是其中的一员和见证人。随后我们圈子里熟悉的朱军山博士在程会长的介绍下,也来到了赛格电子,然后是深爱半导体总经理曹明禄和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主任周生明等诸多人才南下深圳,开始奠定了深圳电子行业的夯实基础;1988年,随着赛格电子市场的建立,华强北元器件分销行业进入黄金二十年。我们所知道的冰洋、棋港等企业,都是从这个时期进入这个行业的翘楚。
  1998年,华强电子世界的崛起,更是将华强北电子元器件分销行业带到了发展巅峰,华强北这一街道的命名,也是源于此。由于行业门槛不高,无数的潮汕人和浙江人等涌入这里,中国电子第一街逐渐成为亚洲最大的电子市场,年销售额高达300亿以上,逐渐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最大的电子制造商贸物流基地和电子产业配套市场。
  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由于元器件分销行业的门槛不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分销行业,追逐着自己的淘金梦。
  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很多企业开始感到生存越来越困难,可以这样说,2008年之后,华强北元器件分销行业的黄金二十年开始进入尾声。
  根据我的从业经历和观察,深圳华强北元器件分销行业的衰落,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
  1、行业竞争加剧。随着从业者的数量急剧增长,为了争夺客户和订单,唯一的办法就是价格杀手,这一利器的后果自然就是行业利润的下降,公司经营的困难。
  其次,分销巨头开始涉足整个产业链,从技术支持、方案设计、样品和小批量采购等源头切入整个链条,与中小型分销商抢食。另外,假货泛滥,以次充好,以旧充新等等自杀性短期行为,使得整个行业的信誉度遭受到苛刻的不公平待遇。
  2、渠道的透明化。华强北元器件分销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倚靠的是渠道为王,这一法则,成就了很多公司,比如宏图、科伟奇、恒昌、长青等。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随着渠道和价格信息的透明化,随着代理商和原厂渠道的管控和信息透明化,寄生在这些链条下的诸多中小企业开始风雨飘摇。
  3、产业环境的恶化。我们要看到,中国电子制造业的兴盛,才是中国元器件分销行业崛起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标杆企业富士康的不断加薪,越来越多的电子制造业举步维艰,他们所能做的就是降低供应商价格---Cost Down!这也直接导致了元器件分销行业生存的日益恶化。
  4、人才的缺失。华强北元器件分销行业的从业者,最高的学历是博士,但这是华强北分销行业的遮羞布,它掩盖了整体从业者的素质水平。事实是,华强北黄金二十年,从来没有诞生过一家元器件分销上市公司,这也是行业的尴尬和华强北之殇。很多公司发展了几十年,还是一个柜台,或者不超过20人。除了从业门槛的低下,人才的匮乏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当然,这也和企业的模式以及激励体系有极大的关系。
  5、互联网行业的崛起。安芯商城360IC是华强北第一家做元器件的电子商务企业,在这之前,美国的Digikey、Mouser、E络盟等,早已经将价格明码标价在企业网站,中国本土也有云汉、Rightic、ICGOO、深美等平台开始崭露头角。
  元器件本身是生产资料,在互联网上开卖,具有很多先天缺陷,比如价格过高、支付手段不灵活等;但是,这终是一种趋势,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唯一机会。随着安富利、艾睿、大联大等行业领导者的介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逐渐被淡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一般来讲,在渠道供应、物流服务、技术支持、信贷能力和互联网平台上提供价值,是分销商生存的主要模式,这也是华强北分销商继续往前走的固有法则。
  但最为可怕的是,华强北没有成功模式可以借鉴,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和行业标杆企业。
  华强北的繁荣,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高度配合。如今随着繁华的落幕,大环境的变化,资源高度整合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下一步应该怎么办?
  曾经被认为是供应链冗余环节的华强北元器件分销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们与中国电子制造企业携手创造了一段值得骄傲的光辉岁月。
  但是现在,华强北元器件分销商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长挑战,这样的十字路口,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呢?
  作者:安芯商城CEO 吴波
--------------------------------------------------
  致力于中国功率器件优秀供应商:可控硅、场效应、肖特基 【2014年度主打产品目录选型→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2021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将增长约18% (8-26)
·缺芯潮调查:交货期长过孕期 (2-8)
·国产电子元器件替代迎来机遇 (2-1)
·RECOM推出60W的AC/DC电源 (6-11)
·Diodes推出微型车用MOSFET (4-24)
·英飞凌推出250KW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4-21)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