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行业要闻 >> 详细内容

中国或难驾驭第六次并购浪潮

(2013-11-19 11:49:13)  1089人次浏览
 
     中国或难驾驭第六次并购浪潮:企业家们还没准备好
  核心提示:中国能否成为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的主体,取决于“全球资源、中国整合”。
  2013年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仅前九个月,海外并购总额逾480亿美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对外并购项目合计金额333亿美元,按Dealogic的统计口径,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也是迄今为止最高纪录。
  尽管与同期全球市场并购总额20200亿美元、同比上升13%的大势相比,来自中国资本的贡献尚无特别耀眼之处,但在一些投资者心里,有个信念越来越坚定:世界正迎来第六次并购浪潮,而中国,将是弄潮儿。
  中国能否成为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的主体,取决于“全球资源、中国整合”。在先行者们看来,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有能力嫁接海外资源与中国市场、有能力消化在全球的并购资源,中国资本为发达市场企业解决的不单是流动性问题,更带来了成长动力,这也是中国区别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日本为首的并购潮的最大特点和优势所在。
  而通过海外并购,将全球资源与中国相关产业对接并有效重组,无疑将大幅提升企业与产业价值,使中国经济科学高效地实现升级。
  2013年1-9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38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16.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这是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其中还不包括金融类投资、大量中小金额的交易以及已注册境外机构的再投资。
  如果对比以下两组数据——2012年中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457个,交易金额434亿美元;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69个、金额379.4.9亿美元——就会很容易发现,最近5年来,在海外并购金额稳步攀升的同时,并购交易数量迅速翻倍,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企业在呈几何级数增长。
  为什么这么多企业急着出海?一家上市公司老总给出的原因很有代表性:公司不缺钱,希望突破发展瓶颈,单纯依靠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周期太长,等不起。
  回顾全球经济史,已出现过五次大的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高峰发生在1898年到1903年间的美国, 通过横向并购,1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400%,控制全美工业资本的40%,推动了美国工业化发展;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以纵向并购为主,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协同效应;第三次浪潮是“二战”后的20世纪50-60年代,对股票市场的热望推动了混合并购热潮;第四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持续到80年代末,以“垃圾债券”为代表的新型融资工具推动了战略驱动型资产重组;第五次全球并购浪潮从20世纪90年代始,全球化、信息技术、金融创新及产业整合要求企业做出迅速调整,在2000-2001年高技术领域的并购浪潮中达到高峰。
  这五次大的并购浪潮有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特点,就是强强联手,或以强并弱;而未来可能以中国为主导的第六次并购浪潮,将是第一次以新兴市场去并购发达市场,第一次以非英语国家去并购英国国家的,第一次以相对落后的产业去并购相对先进的产业——即“以弱并强”——正是这些独特的现象,使我们可以将这一次称为学术意义上的“第六次”。
  以弱如何并强?
  信心来源在于:首先,中国财富积累已达到一个量级,成为全球并购一个主导者的经济基础已基本具备;其次,中国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空间,已构成我们在全球并购过程当中的优势;第三,中国目前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在全球收购技术、资源和品牌,来提升优化经济结构。
  复星副董事长兼CEO梁信军说,复星的定位非常清晰,选择收购目标就是以“能不能受益于中国动力”为主要衡量标准。
  欧债危机延缓了欧洲优秀公司成长的速度和步伐,也提高了投资机会,但梁信军强调,投资虽在欧洲,但论证的还是这个公司在中国有多大的成长?判断逻辑就是——怎么让全球好的企业通过其投资分享到在
  中国市场的成长,或是让中国企业更好地组织全球资源,最终服务于中国成长。
  中国企业家们的热情并非一厢情愿。英国前财政部商务大臣、英中贸易协会(CBBC)主席詹诚信勋爵(Lord James Sassoon)就很看好中国在这一轮全球并购浪潮中的角色带给英国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这样始终欢迎国外投资者”,他说,“我们必须鼓励中国企业家寻找投资机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能提供的条件展示给中国,而不是藏在桌子底下”。
  对有志于在第六次并购潮中乘风破浪的中国企业家而言,现在最大的问题,一是缺合适工具、金融服务也跟不上;二是缺国家战略支持、审批速度又太慢。在他们看来,政府应该尽快将“走出去”真正落实为顶层设计与可操作性制度安排,制定配套金融政策,加快国企改革力度,打造整合产业链的便利条件,帮助企业在这场以中国为主角的第六次全球并购浪潮中乘风破浪。
  中国企业是否准备好了担当这一轮并购的主角?多年从事跨国并购及投融资业务的英国博问律师事务所(Berwin Leighton Paisner)资深律师徐笑春持保留态度。“很多中国企业并没准备充分,甚至还没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像复星那样清醒意识到‘投资的根本还是在国内市场’这样的企业还是少数,远远谈不上大规模、有系统地出手”。
  而最关键的问题,正如巴菲特谈到并购时曾引用乡村歌手巴比·贝尔的那句歌词:“I‘ve never gone to bed with an ugly woman,but I’ve sure woken up with a few(我从不和丑女人上床,但一觉醒来却发现有些确实很丑)”。
  对并购大潮中的冲浪者来说,道理也一样,保持头脑清醒,比什么都重要。  (内容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致力于中国功率器件优秀供应商:可控硅、场效应、肖特基  【QQ在线咨询1→浏览下载、QQ2→浏览下载
 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本年度主打产品型号与参数选型→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2021年全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将增长约18% (8-26)
·缺芯潮调查:交货期长过孕期 (2-8)
·国产电子元器件替代迎来机遇 (2-1)
·RECOM推出60W的AC/DC电源 (6-11)
·Diodes推出微型车用MOSFET (4-24)
·英飞凌推出250KW光伏发电解决方案 (4-21)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2024主打产品目录选型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C106D-HC106D-单向可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Micron-镁光科技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