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时事新闻 >> 详细内容

我国芯片产业需突出重围 进口额超石油

(2013-3-25 12:28:23)  1137人次浏览
 
     新华网武汉3月24日电:小小芯片不仅可以带动万亿元的产业规模,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工业安全。我国的芯片产业在最近十年里发展迅猛,但产品依然9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额超过石油的事实让人忧心。在信息业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一战略性产业背负怎样的沉重包袱?该如何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围”,实现弯道超越?

  小小芯片连着万亿产业
  芯片被形象地比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武汉)主任邹雪城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产值,带来100元的GDP,201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总收入预计3110亿美元。
  在如此丰厚的市场规模诱惑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将芯片产业列入国家战略产业。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公司和代工厂大笔投入资金研发新技术、扩充产能,抢占产业先机。2012年,韩国三星[微博]投资额达到142亿美元,美国英特尔[微博]达到125亿美元。
  与之相比,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芯片产业的从业人员只有2000余人,所生产的芯片只占全球市场的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业人员数已经将近3万人,生产份额占到全球芯片市场的10%左右。
  同时,我国也涌现出一批领军企业,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宏力、海思,展讯等,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正逐渐缩小。邹雪城认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基础较好,规模、技术、人才等方面都具有发展潜力。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高端装备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继计算机、网络通信、消费电子之后,推动芯片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邹雪城预测,到2015年,中国芯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本土芯片企业在未来将“大有作为”。

  产业发展背负多重束缚
  我国芯片产业起步较晚,许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设备、原材料等长期依赖进口。据统计,国内芯片制造企业几乎都是代工厂,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占领的大多是中低端市场。再加上芯片的更新换代十分快,有些产品在尚未量产前就已被淘汰。我国芯片外汇每年消耗超过1500亿美元,已超过石油成为第一大进口产品。
  “从技术上看,虽然我们能制造出一批技术一流的芯片,但这些产品在规模化生产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往往是技术含量高,实际应用率低”。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平说,企业不以市场为导向、盲目跟风让中国芯片走了十几年的“弯路”。
  资金短缺也是牵绊我国芯片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芯片是个烧钱的产业。比如设计,使用国外的软件,一个授权证书100万美元。单靠企业自身无法支撑庞大的资金投入”。邹雪城说,我国芯片产业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500多家设计企业总规模之和不及美国高通[微博]公司收入的一半。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缪向水说,由于芯片研发设计技术含量高,产品种类多,相关人才也非常紧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掌握顶尖技术的芯片设计研发人才更是受到全球企业的青睐,人才流失国外的现象日益严重。

  “弯道超车”需多管齐下
  中国芯片如何在竞争白热化的世界格局中“突出重围”?业内人士建议,应瞄准芯片产业发展中的新兴领域,通过集聚企业资源,投入资金支持,引进高端人才,实现弯道超越,摆脱依赖进口的困局。
  工信部去年2月份颁布的《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培育5—10家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设计企业,研发出一批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强化长三角、京津环渤海和泛珠三角的三大集聚区,形成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为侧翼的产业布局。
  在政策指引下,各地积极采取行动,将芯片产业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予以扶持。仅武汉去年就投入13亿美元到新芯项目,65纳米及45纳米闪存已全面量产,5年内月产能将达到10万片。上个月,一期投资70亿美元的三星闪存芯片项目落户西安。
  缪向水建议,我国应尽早构建完善的产业链,也就是集国家之力推动从材料、设备、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到IP建立的完整产业链,以实现本土化的低成本高利润的产业结构。同时,努力创新,着手更大范围的垂直立体产业布局。
  “人才培养也十分重要。我们应建立多种形式的激励机制,发挥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邹雪城建议,在高校集中地区建设微电子专业培训基地,培养业内高端人才,并落实好相关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
  “面对全产业链的竞争,我们必须向上下游延伸,发挥龙头企业的聚集效应,要凝成一股力量,中国芯片产业才能迎来春天”。李平说。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3年03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来源-中国可控硅信息中心   打印 打印该页
相关资讯
·美国芯片业9大组织强烈抗议对华出口 (4-8)
·广东公牛与慈溪公牛不正当竞争案二审结果 (10-21)
·201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十大事件 (1-2)
·欧洲12国查获100万中国进口仿冒半导体元件 (7-6)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家底” (4-5)
·全球抢OLED市场,三星仍将称霸2年 (3-6)

 
最新资讯
暂无资讯

热门资讯
·著名半导体厂家网址
·MCR8SN 高灵敏度单向可控硅
·Richtek-台湾立琦科技
·有关ST,PHILIPS等公司无
·双向可控硅的命名
·C106D-HC106D-单向可
·BTA41-1200B特制高压双
·Z0405MF-双向可控硅
·BT136S-600D贴片双向可
·可控硅元件的符号说明
·可控硅元件的电压说明
·MCR22-8 单向可控硅
·场效应管的基础知识
·BT137S-600E贴片双向可
·三象限与四象限有何区别?
·怎样判别二极管的极性
·BT151S-500R贴片可控硅
·BTA100-1200B
·X0605MA全新原装ST产品
·BT136-600E 全新供应
·Micron-镁光科技
·ASE-台湾日月光半导体
·单向可控硅的命名
·40A三端双向可控硅电压可提升至
·BT138X-600F全塑封可控
·可控硅的应用原则
·世界上通用的可控硅型号
·BT136S-600E SMD
·Mikron-俄罗斯芯片厂商-米
·参加阿里巴巴竞价历史记录

Copyright ©2003-  KKG.com.cn  Tel:(86)-755-27832599278324992995508029955090FAX: 27801767

 浩海电子 可控硅 二极管 三极管 三极管 单向可控硅 双向可控硅
技术支持:爱学海iXueHai.cn 粤ICP备10237964号-1 中国企业官网大联盟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