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终端市场发展 太阳能厂商另辟蹊径 |
|
(2013-3-12 12:18:52) 1113人次浏览 |
|
在过去的18个月内,市场对于太阳能产业的增长预期摇摆不定,导致2012年成为太阳能产业的阴霾之年。2011年底,业内厂商担忧2012年的终端市场需求会像2011年一样下滑,从而放大了2012年产业的挑战。好消息是2012全球太阳能需求并没有下滑,但也没有增长到能够大幅扭转供需失衡局面,平均销售价格的下跌推动需求大幅上升(尤其是新兴市场需求)的期待也没有实现。
2012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商业模式与策略。在2012年之前,大多数厂商只专注于制造,透过与上游的垂直整合来成为最佳供货商,或透过市场通路建立来提升品牌认可度;而现在,企业战略越来越多地集中在项目开发,从而提高毛利率或者保证自产模块的出货。中国市场的崛起进一步刺激了这种战略转变,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挑战与潜在的回报。
另一个值得期待的是新兴市场将会有可观的增长,终端市场的需求将拓展到更多的国家,从而帮助降低优惠政策变化引起的需求衰退风险。许多在2012年开始的贸易争端调查将会在2013年最终结束,很可能会显著地改变太阳能产业的供应链格局。
为此,太阳能企业自2012年开始谋划各种不同的企业战略和公司活动,多数是防御性的,以创造可持续经营的商业模式,在2013年及以后生存下来。虽然这些过程是痛苦的,并且要面对各种挑战,但是在未来几年里新的机会还是有望浮现出来。
一线厂商向下游终端市场发展
在过去两年里,不断下跌的销售价格严重地影响了各种类型的厂商,并导致一部分厂商向下游寻求新的利润。图一所显示的趋势可以解释为什么向项目开发转型具有吸引力,以及商业模式发生改变的时间。自2011年起,季度模块毛利率的持续导致很多公司开始关心公司的发展战略,而后在2012年进行战略转型,即单纯制造的厂商开始进入下游项目环节。
在2012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一线厂商不同程度地开始进入项目开发领域。大部分厂商所介入的项目开发的规模目前还比较小,通常只有几百兆瓦,已经确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也较低。但也有一些厂商正在更加积极地转型,并计划在2013年将下游项目收入提升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部分业内人士将这种向下游转型的举措看作是许多苦苦奋斗的企业取长补短之举,然而任何向新商业模式的转型都是有风险的,无论一个企业在制造业中多么有效率,都不能保证企业能够在项目开发领域取得成功。
在项目开发中一个最主要的挑战是建立可靠又有效率的运作机制,这未必能从制造业背景中直接转化过来的。对项目所处市场、政策和法规的深入了解是至关重要的,任何错误都会造成影响,小到项目延期,大到合约取消。
这还给业绩目标和财务表现带来另一个挑战,因为仅仅几个星期的项目延期都会造成收入不能确认并进入相应的季度报表,使得项目储备和生产制造之间的平衡变得更加困难。同时还造成与原先客户的直接竞争的可能,从而危及原有的供应关系。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3年03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最新资讯 |
 |
 |
热门资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