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三星回应发改委处罚:已中断垄断行为 |
|
(2013-1-7 12:44:00) 1260人次浏览 |
|
1月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对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等六家液晶面板企业价格垄断的查处意见,形成经济制裁总额3.53亿元。业内看法认为,此次惩罚对维护中国市场秩序具有积极意义;但国内彩电制造企业也应积极寻求技术转型,“进军上游液晶面板产业是国产彩电品牌的唯一出路”。
彩电成本六成是液晶面板
从整个彩电的成本构成来说,液晶面板以前最高可以达到70%,现在也仍然可以达到50%至60%的份额。根据发改委的调查,在2001年至2006年,韩国三星、LG,我国台湾地区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六家企业,定期召开会议协商液晶面板价格,操纵市场形成垄断,并对中国彩电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三星等面板商甚至人为制造缺货的局面,保证自己旗下企业的需求,致使国内企业的采购成本要比三星、LG电子要高出5%~10%。这让失去成本优势的本土彩电企业2007年一度市场份额萎缩到40%以下。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消费者对液晶电视的迅速认可和接受,中国市场对液晶面板的需求大幅提升。但由于相关境外企业形成的垄断同盟,没有上游液晶面板生产能力的国内彩电制造商处于被动地位。
除垄断价格、操纵市场外,2004年后,上述企业卖给中国企业的面板没有任何质量担保协议,直到2010年,三星、LG也只愿意执行18个月的保修,远低于彩电企业对消费者36个月的保修承诺。
在对这些垄断企业采取了处罚措施后,国家对我国的彩电企业给予了相应的补偿,此举无疑起到了提振国内彩电行业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内彩电企业的损失。
LG三星纷纷回应
昨日晚间,被国家发改委处罚的三星和LG分别作出了回应。LG旗下液晶面板公司LG Display(LGD)表示,公司“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坚持透明经营的方针”,并强调此次处罚是针对2001年到2006年间液晶面板行业价格垄断事件实施,不会对LGD的销售及其与各大客户之间的关系造成任何影响。
三星方面发出声明称,“本案件与欧洲、美国、韩国等反垄断机构的调查案件相同,对于本案件的相关调查三星液晶面板进行积极的配合,在9月也确认了相关的事实。从2005年末,三星已经中断了相关的行为,构造了守法经营体系并严格实施,为实现守法经营,构筑全球公平竞争的环境将作出积极的努力”。
不技术创新只能坐以待毙
家电产业资深观察人士梁振鹏则认为,此次境外液晶面板商被制裁“貌似是振奋人心的好事”,但实际上,国内彩电品牌普遍习惯了营销驱动型战略,而极少思考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绝大多数没有上游液晶面板厂的国产彩电品牌,完全处于任面板商宰割的状态”。
面对近期国际反托辣斯争议不断,他表示,台厂除了做好防止被认定触法的基本动作,在价格订定与相关行为上要拿捏谨慎,同时也应理解重要市场政策的意向。
而对大陆彩电厂而言,去年第四季六家彩电厂超额备货,去年十一月面板总采购量月成长率高达百分之廿五,创历史新高,但伴随超额备货而来的,是库存跌价损失压力;大陆彩电厂可望藉由本次事件,取得部分退款;无偿延长保修服务期限,不无小补。
另外,在此次受罚的六家企业价格串通最为紧密的2001年到2006年,很多国产彩电品牌因为经营困难、巨额亏损而退市甚至破产。受到严重冲击造成市场份额暴跌的包括厦华、夏新、新科等曾经“占尽风头”的国产品牌。
“每当液晶面板市场供不应求时,下游整机彩电商的苦日子就降临了”。梁振鹏认为,进军上游液晶面板产业是国产彩电品牌的唯一出路。“能力够不够是另一回事,但是,如果没有勇气的话,只能坐以待毙了”。(北京晚报)
------------------------------------------------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网络、本网站不承担其内容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13年01月产品推广:可控硅-晶闸管→浏览下载 MOS-场效应管→浏览下载 肖特基整流二极管→浏览下载
------------------------------------------------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最新资讯 |
 |
 |
热门资讯 |
 |
|